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_欧美老妇大p毛茸茸_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 _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

聯系電話027-87056280

火電廠“白煙”是霧霾主因?真相是這樣的

發布時間:2020-03-06文章分類:環保百科編輯作者:森源藍天閱讀次數:1197 次

【導讀】

春節以來,社會活動導致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,但受不利氣象條件和供暖期污染物排放的影響,京津冀等地出現了幾次重污染天氣過程。有一種觀點認為,近期霧霾主因為火電廠的“白煙”,也就是火電廠濕法脫硫后排放的濕煙氣,應該采取“消白”措施。對這樣的說法,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王志軒等專家表示:“這個‘鍋’電力行業、電力環保人不背!”

  春節以來,社會活動導致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,但受不利氣象條件和供暖期污染物排放的影響,京津冀等地出現了幾次重污染天氣過程。


  有一種觀點認為,近期霧霾主因為火電廠的“白煙”,也就是火電廠濕法脫硫后排放的濕煙氣,應該采取“消白”措施。對這樣的說法,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王志軒等專家表示:“這個‘鍋’電力行業、電力環保人不背!”


  王志軒表示,火電廠產生的濕煙羽是普遍采取濕法脫硫工藝后,煙氣經煙囪排放到大氣中,與溫度相對較低的環境空氣接觸而冷凝形成的。其成分以水霧為主,污染物濃度很低,在燃煤電廠普遍實現超低排放的基礎上,再消除濕煙羽,是舍本求末、得不償失的。


  “白色煙羽”的成分以水霧為主,污染物濃度很低


  自2014年以來,我國大力推進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,截至2019年底,全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約8.9億千瓦,建成了世界上大的煤電體系。


 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供的數據顯示,我國的煤電煙塵排放量由1978年的約600萬噸,降至2018年的約21萬噸,下降超過96%;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6年峰值1350萬噸,降至2018年的99萬噸左右,比峰值下降約93%;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11年峰值1000萬噸左右,降至2018年的96萬噸左右,比峰值下降約90%。


 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院長、環境保護大氣物理模擬與污染控制實驗室主任朱法華介紹:“截至2018年年底,全國火電裝機容量114408萬千瓦,火電發電量49249億千瓦時,比未實施超低排放的2013年增長16%,但2018年全國火電煙塵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3年分別下降了86%、87%、88%。”


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在推進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后,低低溫電除塵、復合塔濕法脫硫、濕式電除塵等超低排放技術得到廣泛應用,實現常規污染物有效控制,同時對非常規污染物也有很好的協同去除效果。


  “我國污染控制技術不斷進步,力度不斷強化,技術與管理水平已處于世界行列,大幅削減了常規大氣污染物排放,對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。”王志軒表示。


  王志軒介紹:“火電廠濕法脫硫后產生的濕煙羽,通常呈現白色、灰白色或藍色等。其中,‘白色煙羽’較為常見。”


  “白色煙羽”是飽和濕煙氣直接經煙囪進入大氣環境,遇冷凝結成微小液滴而產生,對于治理設施質量合格的超低排放機組來說,其成分以水霧為主,污染物濃度很低,對環境質量無直接影響,屬“視覺污染”。


  灰白色煙羽是在較暗光線下、光線經大量霧狀水汽反射或折射而產生的,視覺上感覺“發暗、發黑”;但也不排除有些是由于除塵效果不好所致。


  藍色煙羽很少出現,可能是煙氣中含有以硫酸氣溶膠為代表的可凝結顆粒物,在濃度較高時形成。


  朱法華表示,燃煤電廠應繼續努力,保障煙氣治理系統安全、穩定運行。個別排放濃度較高、在晴天煙氣呈現藍色的電廠,煙氣是應該深度治理的。例如,河北某電廠進行“藍色煙羽”治理,要求治理后排放濃度小于5毫克/立方米,其環境效果就較為明顯。


  通過濕煙氣“消白”減少污染物排放,得不償失


  2017年以來,全國多地相繼出臺了一些地方標準和行政法規,要求對主要工業源排放濕煙羽的顏色、溫度等進行控制。


  目前火電企業實施的濕煙羽治理措施,本質上是通過調整煙氣溫度、濕度,改變煙氣排入環境后的水汽凝結狀態,主要目的還是消除“白色煙羽”的視覺影響。


  “煙氣加熱消白的方式并不能削減煙氣中已有污染物排放,相反煙氣加熱需要消耗能量,增加能源消耗,這意味著總體上增加了污染物排放。煙氣冷凝消白的方式通過回收煙氣中凝結水,對減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果,但在普遍實現煙氣超低排放的情況下,這種效果有限。”王志軒表示。


  一些專家認為,濕煙羽治理措施不僅環境效益不高,而且投入大、運行成本高,技術經濟性很差。王志軒介紹,以目前普遍采用的煙氣冷凝法為例,實施兩臺30萬千瓦火電機組改造,需要投資4000萬元左右,年增加運行成本超過1000萬元,同時增加煤耗約1—1.5克/千瓦時。


  根據中電聯統計,以2018年為估算年份,天津、上海、河北等已實施濕煙羽治理政策的地區中,涉及燃煤機組約4.5億千瓦,按照典型濕煙羽技術改造工藝,估算改造投資費用約320億—680億元,年增加運維費用約120億元。同時,增加標準煤消耗約230萬—600萬噸,相當于向大氣多排放煙塵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累計約3200—8400噸,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00萬—1500萬噸。


  “在燃煤電廠普遍實現超低排放的基礎上,再消除濕煙羽,實際上對控制污染物排放作用不大,反而增加能耗,間接增加污染物排放,總體上是盲目的、得不償失。”王志軒說。


  朱法華認為,我國已建成世界上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,為霧霾治理做出了重要貢獻。濕煙氣排放是污染物低排放的通行做法,通過濕煙氣“消白”減少污染物排放得不償失。


  生態環境部牽頭印發的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—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》明確提出,對穩定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電廠,不得強制要求治理“白色煙羽”。


  對一些地方火電廠煙囪周圍出現“石膏雨”的現象,王志軒表示,這是污染治理系統設計、運行或管理不當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,并不是濕煙羽“原生”問題,應加強對這些電廠的監管,不斷優化工藝系統。


  王志軒建議,應明確地方政府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基本條件,防止出現標準不科學、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情況。有條件的火電廠可以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,鼓勵公眾走進火電廠,增加了解,減少誤解。(人民日報中央廚房·藍藍天工作室寇江澤)


聲明:本網部分內容整理為互聯網,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不擁有所有權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,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僅供讀者參考,不用作商業用途。如發現本網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及時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在第一時間對爭議內容進行整改處理!